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著力破除制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要深刻把握三個著力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以擴大內需為著力點,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是保障經濟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基本盤”,對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消費需求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激發消費活力,挖掘消費潛力,讓“煙火氣”盡快回歸。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人們的腰包鼓了,消費才能有動力。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構建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
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興,則國家強。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和財富之源。我們靠實體經濟起家,必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在世紀疫情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基礎導向,牢牢把握實體經濟著力點,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以人才驅動為著力點,突破“卡脖子”問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工業的發展卻受到外國“卡脖子”威脅。其原因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缺少重大突破。這也是制約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突出短板。我國要在未來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齊短板,突破“卡脖子”難關。以人才驅動為著力點,全方位培養、引進、留住、用好科技人才,營造創新氛圍,充分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北京市永定門接濟服務中心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