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國明確了實施路徑。
一、堅持正確航向舉旗幟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真學真懂上下功夫。堅持“思想引領、學習在先”的機制,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任務、市委黨校(行政學院)教育必修課程、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重要內容。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體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至四卷,做到學思想、悟思想、用思想,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廣泛宣講上下功夫。整合黨員、干部、學者、青年、文藝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分層分類開展宣講。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組建多樣化百姓宣講隊伍,充分運用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能廣播等平臺載體開展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保障效果上下功夫。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深刻感悟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的決定性意義,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堅持團結鼓勁聚民心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意識形態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前途和命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打好“地基”,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緊盯重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把握關鍵,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增強黨員干部敢抓敢管、敢于亮劍的斗爭精神。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構建具有更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媒體矩陣。把黨和政府擁有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社會治理大數據、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組織開展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積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進一步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待。突出互聯網陣地管理,落實“網下管什么,網上就要管什么”要求,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互聯網內容和渠道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三、堅持價值引領育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問題。
堅持立德樹人。牢牢把握青少年的“拔節孕穗期”,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從思維和認知上教育引導,從人格和尊嚴上關心關愛,從生產和生活上解憂助困,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把道德導向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營造敬規崇德的社會氛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堅持融入日常、做到經常。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依托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載體,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筑牢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尊崇褒揚英雄模范,關心關愛先進典型。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廣泛開展弘揚時代新風行動,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田。持續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把文明創建和基層治理結合起來,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共建,深入推進城市形象“塑顏”、鄉風文明建設等工程,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推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治理能力提檔進位。
四、堅持守正創新興文化
進入新時代新征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期待越來越高?;貞嗣衿诖?,堅持守正創新,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大有可為。
豐富文化服務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加強文化館、圖書館、非遺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堅持“群眾點單”與“政府送菜”相結合,常態化、精準性開展“送戲下鄉”等演出活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繁榮文藝精品創作。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切實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偉大時代,不斷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反映人民呼聲、體現人民情感、表達人民愿望的文藝作品,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反映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精品力作。打造文化產業增長極。做大做強國有文化企業和國有文藝院團。加強政企戰略合作,共謀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行“文化+”模式,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 體育、科技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數字文化產業。聚焦鄉村振興,做大鄉行、鄉味、鄉音、鄉居等“鄉愁四韻”旅游品牌。
五、堅持講好故事展形象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尤為重要。要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經濟發展與人民幸福的“美美與共”。
優選故事素材。從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找準具有時代價值和實踐啟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內容;聚焦世界人民關注的東方大國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收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的素材資源;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浮浮沉沉的民族奮斗史中擦亮中華兒女愛好和平的文化基因,以豐富的故事素材構建起有血有肉的中國故事。講好重點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關鍵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從誕生、成長、壯大的發展脈絡中,剖析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從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中,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從走向世界,為天下謀大同的實際行動中,書寫中國共產黨的擔當,為世界觀察當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打開重要窗口。創新表達方式。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的大背景下,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對內增強對中國問題研究的學理支撐,對外加大對外話語研究的力度,雙管齊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逐步構建融合政治性、學術性、大眾性的中國話語體系,打破“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讓世界了解中國、更懂中國。
(作者單位: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紀委監委 )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